為期不足3個月的吶喊展在東京都美術館展出。
整個吶喊展共展出了101張Munch的真跡,全由挪威運送過來。
展覽主要分為以下9個展區:
1.
孟克是誰?
2.
親人 – 死亡及喪失
3.
夏夜 – 孤獨及憂鬱
4.
靈魂吶喊 – 不安及絕望
5.
接吻、吸血鬼、聖母瑪利亞
6.
男女 – 愛、嫉妒、與別離
7.
肖像畫
8.
躍動的風景
9.
畫家晚年
〈吶喊〉共有四個版本,分別是:
1893年的粉蠟筆草稿 (孟克美術館)
1893年的蛋彩畫版本 (奧斯陸國家美術館)
1895年的粉彩畫版本 (私人收藏)
1910年的蛋彩畫版本 (孟克美術館)
這幾幅畫最為人所知的據說是奧斯陸國家美術館所收藏的版本(也就是上面第二個),而這次到日本展出的為孟克美術館所藏的1910年的蛋彩畫版本(也就是第四個)。
摘自wiki:
「孟克在1892年1月22日的一篇日記中記錄了《吶喊》的靈感來源:「我跟兩個朋友一起迎著落日散步——我感受到一陣憂鬱——突然間,天空變得血紅。我停下腳步,靠著欄桿,累得要死——感覺火紅的天空像鮮血一樣掛在上面,刺向藍黑色的峽灣和城市——我的朋友繼續前進——我則站在那裏焦慮得發抖——我感覺到大自然那劇烈而又無盡的吶喊。」」
〈吶喊〉要在館內再排隊才可看到,畫得真的很美,非常感受到那份焦慮與不安。
場內不準拍照,只有在展覽場地外一張假的吶喊畫可以供大家拍照。每個人都是在扮吶喊的動作,很搞笑。
另外其他孟克的畫作都充滿著負面的情緒,可能因為是他的人生盡是經歷不好的事。
摘自wiki:
「蒙克的母親蘿拉(Laura
Cathrine Bjølstad)在1868年死於肺結核,母親過世後年幼的蒙克由父親單獨撫養。其父患有精神疾病,他向孩子們灌輸了對地獄根深蒂固的恐懼觀念,他一再告訴孩子,如果他們在任何情況下以任何方式犯罪,就會註定被投入地獄,沒有任何寬恕的機會。
孟克後期的畫都是在精神病院中創作的,更加突顯他的人生是充滿灰暗。
另外,我留意到孟克很喜歡畫海面上倒影的圓月亮,以及周遭環境都多以扭曲的線條來表示不安的情緒。
看完所有畫,就可以去買紀念品,我最想要的吶喊比卡超公仔我知一早已售罄了,所以其他的產品我是不會放過的!!
看完整個展覽,只覺得蒙克的一生都過得很慘,充滿灰暗,Orz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